本報記者王端鵬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品格,濟南也不例外。千百年來,在這裡鐫刻的歷史印跡、孕育的世代百姓,用無可駁辯的史實和有口皆碑的勤勞智慧佐證著自己的城市品格——包容、內斂、穩重。
  這座4000多年曆史的古城,發祥了聞名世界的史前文化——龍山文化。這裡誕生了漢代終軍,唐代義凈,宋代辛棄疾、李清照,元代張養浩等許多中國曆史上的著名人物,現代文豪老舍等也曾在濟南生活工作游歷。濟南人仁義孝順、誠實包容、熱情好客、豪爽直率,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美譽。
  底蘊需要載體來展現。濟南,她的深厚歷史文化底蘊,展現於古往名人的吟詩詞句、節日傳統的代代傳承。
  傳統節日,作為古人與今人跨空間、跨時間的文化交接點,在推動城市文明水平的提升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年來,濟南市認真貫徹中央文明委的安排部署,以中華傳統節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等為切入點,在城鄉社區、學校、機關、企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經典誦讀、節日民俗、文化娛樂和體育健身活動,深入挖掘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引導人們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努力營造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濃厚節日氛圍,在山之北、河之南的濟南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聚合起城市文明進步和人民文明提升的強大正能量,為“聚中國人的心、鑄中國人的魂”做出了特殊的貢獻。
  “我們的節日”豐富多彩、內涵深厚
  每逢佳節倍思親。中國人十分註重親情,而在孔孟之鄉的齊魯大地,親情的傳遞、文明的傳承尤為重要。
  每個節日都是一個重要的文明宣傳與進步的節點。
  近年來,我市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部署,以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為重點,廣泛開展了豐富多彩的群眾性節日民俗活動和文化娛樂活動,在群眾中產生了一定影響力。“我們的節日”成為廣大群眾滿心期待、積极參与的文明進步活動:
  春節、元宵節——辭舊迎新、團圓平安、尊老愛幼蔚然成風,聯歡晚會、焰火晚會、迎春燈會、廟會、秧歌會等活動異常精彩,安定和諧、歡樂祥和的喜慶氛圍凸顯;
  清明節——紀念先人、緬懷先烈,祭奠英烈、尋根祭祖、清明詩會、掃墓踏青等活動紛至沓來,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和理解中華民族優良傳統和革命傳統,慎終追遠,珍惜幸福生活;
  端午節——人與自然和諧共處,賽龍舟、劃旱船、水上拔河、遠足登山等活動深入人心,增強人們的愛國情感,提高人們的科學意識;
  中秋節——團結、團圓、慶豐收,民俗文化廟會、中秋賞月等活動人頭攢動,營造了民族團結、國家統一、社會和諧的節日氛圍;
  重陽節——敬老孝親、家庭和諧幸福,老年人賞菊、開展重陽節登山、組織志願者關愛空巢老人、舉辦老年書畫展等活動高度關註,引導人民追求家庭和睦的美好生活,弘揚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2013年的中秋是令人難忘的。中央電視臺“我們的節日·中秋——中華長歌行”特別節目特地來到泉城,以“撫天地之琴,奏中華長歌”為宗旨,以“思念與團圓”為基調,展現了中國人的“良辰美景慶中秋”和“花好月圓盼和諧”。節目邀請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民俗學會民俗學家李漢秋,山東大學歷史系教授、山東民俗專家張從軍等文化名人和普通觀眾參加,通過現場訪談、交流互動、親身體驗等形式,深入挖掘我市傳統節日豐富的思想內涵,展示濟南傳統節日的獨特文化魅力,闡釋傳統節日在今天的現實意義。節目一經中央電視臺國際頻道和科教頻道播出,海內外華人對濟南這座歷史文化古城的文明、厚重有了更深的印象。
  “我們的節日”推動城市文明水平提升
  每個節日都是城市文明進步的節點,城市文明指數也因此而“拾級而上”。
  泉是濟南的特色,泉文化是城市文明進步的標誌。泉與傳統文化的結合,能夠聚合起意想不到的強大能量。
  在端午節,天下第一泉風景區的傳統民俗活動精彩紛呈。大明湖風景名勝區舉辦了“弘揚中華傳統民俗文化”大型游樂會,邀請多名著名民俗藝術家,舉行蛋雕、微雕、刻瓷、烙畫、剪紙、面塑、泥塑、魯繡等民俗藝術現場表演,以及“DIY巧動手”製作端午香囊、陶藝等民俗藝術品。現場邀請游客參賽,讓游客體驗端午民俗文化,邀請專業文藝團體表演民歌、民樂、民族舞等。在趵突泉公園,游客和市民參加“趣在端午”——端午節民俗體驗、品大碗茶·嘗端午粽、名家書畫展等7項端午游園活動。市民、游客在活動中收穫了樂趣,更強化了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傳統節日的文化傳承需要與時俱進,城市特色節日的舉辦更能喚起濟南人的精神動能。
  2013年,濟南舉辦了兩大節日活動——泉水節和十藝節。一次是泉水的盛宴,一次是文化的饕餮大餐,享受這“豐盛果實”都是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
  泉是濟南人的寄托,泉水節是煥發濟南人整體自豪感的精神載體。十藝節,這一國家最高規格、具有國際影響力、藝術品種最全、影響最廣泛的國家級藝術盛會提升了整座城市的文化藝術水準。
  兩個節日在2013年的夏末秋初帶給了這座千年古城兩次與眾不同的狂歡。時間將證明:泉水節和十藝節打開了一扇門,濟南看到了更精彩的世界,世界將認識一個嶄新的濟南;泉水節和十藝節建造了一座橋,濟南擁有了通往發達城市的自覺和自信,這種自覺和自信將帶給濟南更多的財富、更快的發展;泉水節和十藝節放飛了一個夢想,濟南夢想成為一座宜居、宜業、美麗的城市,濟南一定能夠實現這個夢想。
  “我們的節日”烙下崇尚文明的印記
  古代寫中秋最著名的當屬蘇東坡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思念在濟南做官的弟弟蘇轍,寫下了“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千古絕唱。
  城市文明的提升最重要靠提升人的素質來實現。“我們的節日”帶給濟南市廣大群眾的影響是深遠和長期的。
  春節、元宵節是中國民間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傳統節日。2014年,我市積極響應中央文明委發出的號召,在春節、元宵節期間精心組織開展了豐富多彩、富有中華傳統文化內涵的“我們的節日”主題活動。據統計,春節期間,全市共舉辦各類文化活動650場,吸引了近百萬人次的熱情參與。此外,今年春節,中央八項規定、六項禁令的效果逐漸顯現,在市文明辦發出文明過節“四不”倡議下,市民群眾文明過節、節儉過節、綠色過節、團圓過節,鞭炮聲少了,空氣環境好了,旅游景點垃圾少了,文明風尚更加深入人心。
  清明節文明祭掃也是一個例證。今年清明節期間,我市在槐蔭廣場“四五烈士紀念碑”旁隆重舉行了濟南市暨槐蔭區青少年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經典詩歌散文朗誦會,以詠頌經典詩歌散文的方式,深刻緬懷為追求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而獻出寶貴生命的先烈們。廣泛開展“網上祭先烈”活動。發動廣大市民、網民進行網上祭奠、敬獻鮮花、發表祭奠感言,據統計,清明節期間,全市200餘萬人參與了“網上祭英烈”活動。文明祭掃新風已經深入人心。
  在“我們的節日”活動中,我市組織了許多類似“網絡春晚”、元宵節燈會、鼓子秧歌民俗文化表演、青青清明文化藝術周、大明湖上“賽龍舟”大賽、中秋節“送歌舞、送話劇、送曲藝、送電影、送講座到基層”和“喜迎十藝節,頌歌獻給黨”系列廣場文化活動等活動,豐富了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社會和諧、家庭幸福的節日氛圍,這對於進一步深入挖掘和弘揚傳承我市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激發廣大市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和與偉大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的愛國熱情具有積極意義。
  可以肯定的是,隨著時間的推移,“我們的節日”將會有更廣、更深的內容,也更有泉城範兒,城市文明進步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短評
  傳統的力量不可忽視
  文明是一個不斷延續的過程。隨著時間的推移,過往的文明精華和精神財富不可避免地成為傳統。如何看待這些傳統?歷史已經證明,全盤拋棄或者全盤接收都存在問題。傳統,需要傳承,也需要被賦予更多的時代內容。城市的文明進步和人的文明素質提升,需要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不斷開拓創新。這就需要在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礎上,最大限度發揮傳統的力量。畢竟,一個斷了根的民族不會有美好的未來。“我們的節日”,是一個兼具傳統力量和時代精神的載體和平臺。借助傳統的力量,我們的城市將會更加精彩。
  (原標題:我們的節日城市的精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p36jprhk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